4.学校文明校园创建特色项目取得具有全市和全国影响的标志性成果。
一、三圈筑大爱,三全育新人——志愿服务打造“最美名片”的实践育人模式
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,增强“围绕学生、关照学生、服务学生”的育人意识,整合高校育人资源、转变育人方式,发挥育人的协同效应,着力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模式,推进“三全育人”的侧供给改革,以实现与需求侧的契合发展,打造“最美名片”的实践育人模式。上海行健职业学院青年志愿服务队于2009年3月创建,主动开展和服务大小活动共计4万余人次,陆续与6个固定志愿服务基地牵手合作。志愿服务活动涉及城市运行、社区服务、文化教育、赛会服务、应急救援、特殊群体关爱等,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,荣获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、“智力助残”优秀集体等称号,得到了上海市、静安区文明办等单位媒体的关注和肯定。
二、以“第二课堂成绩单”制度为载体,打造实践育人新格局
为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,深入推进实践育人工作,促进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,我院经过一年的调研、研讨、试行后,于2019年9月正式出台《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“第二课堂”建设工作实施办法(试行)》《上海行健职业学院“第二课堂成绩单”制度实施工作组织机构》以及《关于上海行健职业学院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及成绩评定的实施细则》,是上海市高职院校中把“第二课堂”落实写入人才培养方案的“先行”院校。
切实做好学生培养计划中社会实践学分的认定及成绩评定工作,明确参加校内主题教育活动、社会实践体验活动、志愿活动或义务劳动获得学时数,规定每位学生在校期间最低获得学时,纳入学分管理。构建集课程项目体系、记录评价体系、数据信息体系、动态管理体系、价值应用体系于一身的学院“二课”管理平台,促进全员、全方位协同育人。至2019年12月,各系部于学院“二课”平台发布活动达205项,学生参与人次逾8000人。“第二课堂成绩单”制度是学院构建实践育人格局的有力保障。
三、“非遗进社区”联动文化新媒体,实现育人资源立体辐射
我院是上海市非遗保护单位、上海市非遗协会理事单位。学院秉承文化传承责任,设计非遗传承人大师工作室,采用培育与引入相结合方式,推进非遗文化传承工作。两年来,学院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鲁庵印泥制作技艺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陶瓷修复技艺,引进了符海贤、宋自海、田非凡3位技能大师,向校内外学生普及中国非遗传统技艺。培育了学生社团“非遗传习社”,开设古陶瓷修复和国宝鲁庵印泥制作课程,与中学、周边社区及知名文化新媒体栏目“梅卿看世界”联合开展非遗技艺传承与展示推广活动,发挥育人资源立体辐射作用,打造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文化育人平台。
- 三圈筑大爱,三全育新人,志愿服务打造“最美名片”实... 2019-12-30
- 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载体 打造实践育人新格局 2019-12-20
- “非遗进社区”联合文化新媒体,实现育人资源立体辐射 2019-12-25
-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“第二课堂成绩单”制度实施工作组织机构 2019-09-30
-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“第二课堂”建设工作... 2019-09-30
- 关于上海行健职业学院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的实施细则 2019-09-30